LG-L-001~010

代號
書名及提要
訂價
LG-L-001
 

泉聲
(第一輯)   25K
         本書為游雲山女士(曉雲法師)遊學印度泰戈爾大學時之心語集。全書分四卷:第一、二卷係1946-1950年旅居中、西、北印各地時所記,以先地尼克坦居留最久;第三卷是1950-1951年,遊歷印度中洲及住阿羅頻多哲學院之所感;第四卷則為返港後四年間之隨筆。法師披剃前遊學天竺,寓居聖地,聽心泉之流聲,以空靈詩句記錄之;是一部充滿藝術、哲理與禪悟的作品,字裡行間透露出無盡的生命消息。
250
200
LG-L-002
 

泉聲
(第二輯)(參方行旅之聽泉聲)   25K
         畫家游雲山嚮往泰戈爾詩句「聽心底沙殺作響」,而寫了零碎紙條,回香港後輯成泉聲第一輯,事隔四十三年,曉雲導師的積稿又一大堆,多年無暇整理,本書只是 其中小部分,皆環宇周行各地所寫,自序有:「泉聲處處聽」,但就印度、菲律賓、日本、美國、法國、英國、德國、義大利、希臘各地所寫輯成一冊,天涯海角, 何處無泉聲?真修實學,動靜一如,所以處處聽泉聲。
250
200
LG-L-003
 

泉聲
(第三輯)   25K
         曉雲導師聽心底泉聲而為詩句,積稿與日俱增,今就居港時期部分董理出第三輯,自謂「內容似不一致,因年歲之不同,環境之變遷」。甲篇為第一次自印回港;乙 篇為第二次環宇周行歸來,依止釋門,對佛教道務、教務更為懇切,忙於興學,且要撥冗指導編輯事宜,往往未能如期出書;但導師說若有時間,看看往日之心底語 言,也是愉快的時刻,以心底靈泉分享他人是美事一樁,這是作者的心願。
250
200
LG-L-004
 

泉聲
(第四輯)   25K
         曉雲導師1966年 來台之後的心底泉聲編為第四輯,這三十多年的悠久歲月,留下生活最深厚的痕跡,教學、研究雖忙,但也有心靈的活用,為文、寫畫總是靈思不歇,雖然回台後的 泉聲已不似第一輯的天真逗人,但願讀者諒悉年齡歲月不同之心境。時至暮年,對生命大事之關懷愈是逼迫,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」並非消極,而是積極的勗勉, 當更用心於一切道務、教務與緣務。
250
200
LG-L-005

 

清哦集
  25K
         全書分為一、二卷,為曉雲導師五十五年來隨口吟哦,所寫下的許多四字、五字、六字乃至七字的絕句,也有五言古詩三首,律詩則很少。依禪機之湧現,所以當時 不計工拙,經門人整理抄錄而付梓,過程中自又是一番吟哦與思量。全書編排以曉雲導師多年行蹟之時間、地點歸類,由西南行至東南、環宇周行、香港、台灣的三 山,詩句中得以體會法師一路行來的種種心聲---法味、感懷與即景。
250
200
LG-L-006

 

曉風散記
  25K
         曉雲法師文藝性語言深藏著心靈的創拓性,不僅宗教、藝術,而是對整個文化學術的使命感,其詩文豈容作一般世間文學的解讀?痛惜國家的悲情,是她文章的根本精神;而念念不忘「淑世牽懷德育荒」,那種對青年教育的懷抱與使命,正是她文章的內在風骨。
250
200
LG-L-007

 

語絲
   25K
         是曉雲導師山居的心語,也真是幾番禪話在晨昏;一顆多感而敏悟的心靈,卻處在理想與現實的衝擊之下,這些心境與情境交錯的獨白,正說明導師由文藝而宗教, 更由出世間的宗教心境而迴入世間藝文、教育的心語,其中由善而美、而真,復由真而展現善與美;這種雙向互動、互證的自我運行,內中隱藏著深邃的創作根源與 動力,更是導師詩情、畫想與行願的立體合一。
250
200
LG-L-008

 

三年文集
  25K
         導師對現代教育思潮,始終在不斷關懷之中,時時思索著如何幫助現代青年和社會大眾,並喚起社會人群對許多事情的關心。本書是將近三年來導師於大崙校園接受 訪問的文稿、會議的致辭加以編輯成冊;不僅是對教育的付出,也是對人群的關懷,許多真切的言詞,令人感受到導師對人間的「悲心如海復如潮」。
250
200
LG-L-009

 

園林思想
   25K
         對於蓮華學佛園諸生而言,園林思想、園林文學雖是一種課程,但與一般知識卻是大異其趣;它是一種落實於生活的心靈啟示,也是一種來自大自然的感格。本書分 為上、下兩篇;上篇包括曉雲導師、程兆熊、彭震球、田博元等師長的大作;下篇則是輯錄學生園丁的文稿,由於大多來自師長授課時的啟示,或因心光之乍現,所 以亦有不少精闢之句。
200
LG-L-010

淨苑隨筆
  25K
         「淨苑」所指為香港郊區沙田之慈航淨苑,曉雲法師環宇周行之前駐錫其間,時任教於頗負盛名之寶覺中學,也創辦第一期雲門學園;當時經常往返大嶼山佛光園, 故此作品亦包含嶼山之行蹟。「隨筆」載其幽居生活或對禪心淨境脈絡的深心耽思,因思培養性情、慎修品學,予人無限啟發。法師再三檢視文稿,一於沙田,再於 陽明山,第三度於大崙華梵,細閱往昔心影之陳跡,切念時光瞬逝,慨然事隔四十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